不施于人,勿施于己(16/1)
2023-08-06 04:36:40哔哩哔哩


(资料图)

上一次我们提到了因为忽略过程而只看到结果从而形成的完美主义,并且聊到了怎么去除。这一次课塔尔老师准备先把完美主义讲完,然后开始将精神肉体(mind body),并且他说,下一次再讲“积极心理学”的时候,准备更早导入这个话题。

最先是有一些学生课下问塔尔老师,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究竟有什么区别。他说简言之就是是不是享受过程。两者看上去可以没有什么区别,都有雄心壮志,都有高的地位、收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区别就是是否能够在过程中得到快乐,真的想做,而不是达成目标短暂快乐一下然后不停奔向下一个目标。

下一个问题:怎么改出那种对于未来担忧,怕犯错误而慌张的完美主义?首先是意识到问题,即:意识到自己想改变什么,想保留什么。当我们的思维中刻有“成功需要完美”这样的意识的时候,很难摆脱完美主义,只有明白了完美主义只是对于失败的难以抑制的恐惧,这个时候才能更好走出来。它与成功没有必然的关联。

其次就是及时奖励自己。研究发现了在短短几个小时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小时候的观念,也就是俗话说的“一念之间”,在过程中奖励我们的努力付出,而不是等非要有结果,还得是好的结果才能轻松一下。

再次就是接受自己。有一些情况,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但是却用完美主义的思维去克服完美主义,即:成为一个完美的追求卓越者。而这只是走上另一条完美主义。接受就是告诉自己,“好的,我是完美主义,一辈子可能都会有这个或多或少,不过这样也是可以的。”在佛教中,把这些不完美的东西看成工具,让自己改进的变好的工具。

好,我们来看具体的做法,也就是行为。“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15/1)”里我们看到首要的完美主义特征就是自卫性,不接受批评,马上回去反驳,然后我们说要避免去反驳,那么第二步就是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建议。尽量面对当下的问题,不去恐惧没有发生的事情。这里引用了一个完美主义作家的故事。那个作家害怕写不出传世名作,因此经历了温斯顿·丘吉尔说的完美主义的瘫痪——写不出好东西。于是他选择告诉自己,“在我生命的终点,我会写出传世佳作,在此之前,所有东西都是草稿。”而这个想法让他解脱了。因为不用再担心东西不够好,草稿当然可以不完美。而事实上他一生写了很多非常棒地著作。塔尔老师说他用一模一样的办法“解脱”自己。

这里塔尔老师提出了道德中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他说从这里还演化出一个“白金法则”:不施于人,勿施于己!比如当我们的好朋友或者家人失败的时候,我们会去说“哦你居然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话吗,还是会去安慰和拥抱?那么为什么把那么苛刻“别人不会善待自己”的想法扣在自己头上,导致“我就不可以失败”呢?西方文化中的“同情”是对别人的,而事实上它的更准确的含义是在对自己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同情别人。这个“同”就是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双标。

那么下一个话题,怎么去帮助完美主义的人改善呢?核心是那个人需要自己想改善!也就是ta觉得自己的完美主义是一个问题。这和是否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金标准是一样的:是否对自己的状态感到难受。一个人即便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ta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那么你也难说服ta去接受咨询。那么好,当完美主义者想要改变了,首要的就是树立一个榜样,告诉ta如果ta改变了,那么ta能变成身边哪个人那样?并且享受过程,即使失败也可以庆祝,因为在改变的路上,失败只是一个阶段的体现,它指向的是更好的自己。其次是分享给对方成功改变的故事,并且是相互的倾诉,互动,不是单方面的一个人说一个人听。最后一个就是在过程中奖赏,而不是只对最后的结果奖赏。比如“哦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尝试”,或者“这确实可以反思很多经验”等等。关注过程。下一篇文章中会有一剂“神药”,可以尝试哦!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惠企税费政策落实落地 为民营经济发展减负担、添动能

相关新闻

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