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来没办过汇率避险业务,去年加入‘首办户’拓展行动,首次尝试锁定远期结汇价格,在人民币升值的几个月里,公司成功避免了利润缩水。”近日,在谈及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时,宁波双霖包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个劲地为宁波开展的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叫好。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益常态化,对涉外企业稳定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去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以小微企业为突破口,加大金融精准滴灌力度。
据统计,去年全市金融机构汇率避险业务签约金额达493.7亿美元,企业办理数3421家,同比分别增长52.5%、33.1%。其中,“首办户”企业新增1386家,占全市办理汇率避险业务企业数的近四成;全市汇率避险业务办理企业平均签约金额1443.1万元,88.5%的“首办户”企业签约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下,小微企业直达率明显。
近九成涉外企业“不设防”
企业经营“只赚吆喝不赚钱”
“在汇率管理方面,我们以前都是即期或择时结汇,从未操作过衍生产品,产生的汇率损失只能自己承担。比如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年中的7.13到年末的6.52,因为没有做好汇率管理,导致原有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说到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宁波紫樱进出口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嘉波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紫樱进出口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调查,在宁波,近九成涉外企业的外汇资金完全暴露在汇率波动的风险敞口之下,尤其是年收支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套期保值比率竟然不到2%。
“对于我们这类中小微外贸企业来说,结汇操作有时就像炒股一样,一不留神就追涨杀跌,结汇时机只能‘看天吃饭’。”我市一家年出口额300万美元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企业订单量充足,工期一直排到了今年初,但是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高烧不退”的海运费用摊薄了产品利润,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一下子击穿了公司的利润底线。“明明接单量涨了50%,最后却‘只赚吆喝不赚钱’。”张先生懊恼地说。
资料显示,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为6.4515,比上年的6.8976同比升值6.92%。这意味着,如果出口企业没有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利润会在一年间损失近7%。以企业年接单量300万美元计算,去年一年仅汇兑损失就达21万美元。一旦判断失误,反向操作蒙受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上探到了6.31。”宁波宁电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文雷告诉记者,这样的持续高汇率,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打击。目前,在公司运营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一些中小微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选择加强远期汇率操作,“如果运用得当,甚至可以影响2%的利润空间”。
“焦点视界”去年开展的一项汇率投票调查显示,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有24%的外贸人选择“硬扛”,59%的外贸人选择在报价中约定汇率波动幅度或采用人民币结算等,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通过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避险。
找准痛点、对症下药
推动小微企业走上“避险”路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步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工作人员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宁波的中小微涉外企业对汇率避险普遍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出于侥幸心理“不愿办”,二是了解不够“不会办”,三是担心保证金支出或占用授信“不肯办”。
找准痛点、对症下药。为了引导企业尝试汇率避险,逐步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联合相关部门在政策上“推一把”,盯住“小微企业”和“首办环节”两个关键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开展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通过为办理远期结售汇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为办理买入期权企业提供财政资金补贴和银行减费让利、专属定制、便利办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企业“迈出第一步,走上避险路”。
浙江星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年收汇量在100万美元左右,获悉汇率避险期权补贴政策后,首次尝试办理了相关业务。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期权在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的同时,还帮助企业很好地规避了汇率风险,“前期操作的几笔买权业务,兜底价格在6.40及以上,有了这些底仓管理后,面对时下的汇率波动,心里淡定多了”。
为了不断扩大汇率避险“首办户”覆盖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还加大政、汇、银联动,积极发挥“几家抬”作用,以“首办户”这一多场景、跨部门应用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水平;通过“政府补贴一点,银行让利一点”的外部动力,激发“企业主动一点”的内生动力。“一旦企业迈出了汇率避险的第一步,再次办理的概率明显提高。”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统计,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开展以来,近四分之一的“首办户”跳出了外汇资金不避险的圈子,复办了汇率避险产品。
政策扶持、宣传引导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提升
市融资担保公司和宁波各大金融机构在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的号召下,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务,着力提升小微外贸企业参与汇率避险的比例。
在实际业务中,小微外贸企业参与汇率避险的比例相对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远期结售汇交易通常要求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联合市融资担保公司在“微担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远期保”产品,针对符合汇率避险“首办户”条件的小微企业免收担保费,合作银行免收保证金,大大降低了企业业务办理成本。
宁波荣鑫电器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内首批试水远期结售汇政策性担保业务。企业负责人表示,“首办户”政策切实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帮助小微企业节约了财务成本,规避了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市融资担保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坚守政策性定位,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全领域、全行业、全模式的全周期覆盖。
我市各大金融机构则着力从产品创新、便利服务等多角度提升汇率避险服务的吸引力。宁波银行推出专项制度,针对经营稳健、主营业务稳定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授信或“金市通”,专项用于汇率管理产品,同时免除保证金,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在“首办户”拓展行动中,该行不断推动“买权财政补贴”、“远期保”增信等惠企政策落地,成功完成全市首笔“买权财政补贴”业务。专门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外汇交易团队,紧跟市场最新动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咨询。线上线下齐发力,一方面通过实地拜访、送课入企、客户交流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汇率避险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分析汇率市场走势、宣传汇率避险理念、介绍汇率避险产品,目前已累计服务宁波9000多家进出口企业。
针对部分小微企业不愿接受金融衍生品、对金融工具不了解、担心叙做费用过高等心态,中行宁波市分行去年下半年以来发动机构网点客户经理深入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通过“讲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和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通过“讲政策”,介绍“首办户”专属优惠举措;通过“讲产品”,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契合自身业务经营特点的金融避险工具,极大提升了这些企业的风险中性意识。
我市推出的汇率避险“首办户”政策,不断受到市场主体的点赞,有效激发了小微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内生动力。许多涉外企业逐渐意识到立足主业的重要性,不再“以套保盈亏论英雄”。“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保值’而非‘增值’。”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说,“首办户”拓展行动让企业意识到在波动越来越大的汇率市场中,理性的企业不应被即期价格绑架。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提出15条措施助力外贸发展,其中着重提到了“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这一条。作为制造业和外贸大市,宁波企业在做大做强进出口业务的同时,应积极运用金融衍生品进行汇率避险,尤其是在“人民币双向波动成常态,原料、物流、人工成本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下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将加强精准滴灌,持续推进“首办户”拓展行动;扩大扶持政策惠及面,帮助中小微企业用好两项政策性工具,强化汇率风险中性意识。
(记者张正伟单玉紫枫)
相关新闻
热搜榜
11-03
10-31
10-21
10-11
09-27
09-22
09-14
09-07
08-26
08-23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