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山上种石斛,低洼荒田变鱼塘,偏远山村吃上“旅游饭”……春和日丽,广袤的衡阳农村,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热潮,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为此,衡阳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来抓,引能人建家乡,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村有收入,增强了村集体活力。
能人带头,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引擎”
今年春节假期,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提质改造后的“梅花乐园”成了市民游客“打卡”地。这里,既可赏田园风光,也有网红游乐项目,令人流连忘返。
“旅游带旺了乡村,更带富了乡村。”梅花村党总支书记刘准颇为自豪。过去村民多以种田为生,村集体经济长年负债。通过开发旅游等项目,梅花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21年超100万元。
梅花村的变化,与领头人刘准密不可分。
2009年,跳出“农门”、在沿海商场打拼的刘准,响应衡阳市“回故乡、建家乡”号召,放下手头生意,举家回乡创业。
刘准带动发展100亩以上种植大户270余户,2020年投资开发“梅花乐园”,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衡阳市注重从文化程度高的种养大户、在外创业成功人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和群众公认的致富带头人选进班子,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祁东县太和堂镇高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平带领村民养鱼,为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石鼓区角山镇旭东村乡贤梁光寰回乡创办香樟苑生态农业公司,将旭东村打造成以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功能的生态休闲基地,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珠晖区茶山坳镇皇桥村党总支书记王伟带领村民种高品质水果、养湘黄鸡、打造研学基地,发展农旅融合富民产业,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
“支持和服务能人干事创业,放大‘能人效应’,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秦方进介绍,如今全市有数千名乡村能人带领村民奔富路。
盘活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4月11日上午,衡南县三塘镇南铺村周冲组鱼塘,村民谢中东抓起一大把鱼食,用力抛出。随着一道道漂亮的弧线抛落湖里,一条条鱼儿争相从水中探出头来。
“我们这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种田收成不高。现在养鱼旱涝保收,我一年能赚四五万元。”谢中东笑意盈盈。
几年前,南铺村各骨干塘因失修破损,蓄水量少,难以完成原有的灌溉任务,一度成了村里的“包袱”。如何变“包袱”为财富?
“南铺村自然生态环境好,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南铺村党总支书记谢春发说,确定发展思路后,村里多方筹资,重新修缮村里28口骨干塘,并以村集体经济形式投资成立南铺村经济合作社,建起了60亩生态鱼养殖基地。
生态鱼味美可口,吸引许多外地商家上门收购,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
闲置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近3年来,衡阳市鼓励各村(社区)将集体所有的旧村部、校舍、厂房及其他房屋,以及不适宜耕种的田地、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整合、盘活,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提高闲置存量资产利用率,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资源一活,不仅鼓起村集体“钱袋子”,也为服务群众提供了新的舞台。
蒸湘区联合街道北塘村用村集体收入,拓宽村马路、美化村环境、建设乡村艺术培训基地,还为村民购买医保。雁峰区岳屏镇前进村在村里新建幼儿园,改善孩子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
因地制宜,推动“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强“特色”,是衡阳市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又一法宝。
近年来,衡阳市结合“一村一品”工作,采取“一村一策”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各村(社区)找准增收着力点,同时探索企业和村联合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和村资源互补优势,精准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极”。
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以“十里沙江”等自然观光游为龙头,引导农家乐、游乐场等建设,形成“油茶小镇-油茶花谷-跑马场-梅埠一日游”旅游路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
耒阳市大义镇东方红村发挥当地南竹资源优势,办合作社、引进企业,流转9000余亩山地种植南竹,并发展蛙稻共养、蔬果采摘、藏香猪围养、竹制品加工等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
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靠近湘江,境内水系发达,适合养鸡放鸭。该村探索出一条养殖、加工、销售联合产业链,将一枚枚土鸡蛋、土鸭蛋变成村里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该村还计划添置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及一条卤蛋加工生产线,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
如今,衡阳市“一村一品”遍地开花。2021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性文件,推出“十村标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再次为农村精准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保障。
“乡村要振兴,就需要做强‘集体’,才能把集体所有制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4亿元。力争到2023年,全市消除集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曦聂沛 通讯员陈梯刘小云)
相关新闻
热搜榜
04-12
04-12
04-12
04-11
04-11
04-11
04-08
04-08
04-08
04-07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