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行业和无数的企业,都加入到了抗疫大军之中。我们关注到,不少传统保险企业延展了原有产品的保障范围,涉及上千款寿险、医疗险以及重疾险的产品,直接将新冠肺炎带来的伤害纳入保障条款。作为新兴的保障力量的网络互助行业,参与用户超2亿,具体又有哪些行动和举措?它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网络互助与社保、商业保险相比较,又有哪些差别?近日,《投资快报》记者专访了网络互助行业开创者e互助CEO雨乔先生,以飨读者。
投身抗击新冠肺炎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互助行业发展快速,早期虽有争议,但还是以其透明,高效、投入小,保障大的模式迅速赢得了数亿用户。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互助平台也成为了重要力量。雨乔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e互助一直关注疫情进展,经过详细评估和研究,征得用户同意之后,在业内最早采取疫情应对举措。1月26日,e互助将"新冠肺炎"临时列入意外互助计划的互助范围,成为业内首个启动"新冠肺炎"专项互助的平台。3月5日,e互助发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助案例。
据介绍,首例"新冠肺炎"互助受益人程女士,是湖北省武汉市人,2019年7月,通过朋友推荐,全家四口人加入了网络互助,共帮助了612个家庭渡过难关。疫情发生前,程女士在武汉一家男裤工厂务工,2月5日,因新冠肺炎感染抢救无效逝世。
"针对程女士这类新冠肺炎案件,e互助开通绿色专属通道,在接到报案后,经核实案情,在确认属于新冠肺炎意外互助范围后,迅速整理材料进行公示,3月12日,程女士家人获得5万元互助金,超150万的互助会员参与了该次爱心捐助。"3月23日,雨乔如是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这起新冠肺炎下的互助首案。
据了解,e互助除了产品创新升级,还提升线上服务模式,联合在线问诊app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在线问诊、心理咨询等服务及疫情信息权威解读和答疑。值得一提的是,还打破过往不免费的惯例,送出10万份免费加入意外互助+肺炎保障的名额,在特殊时期为各行各业提供健康保障。
除社保、商保外,第三种保障选择
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3640.6元,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6294.7元。居民一旦罹患恶性肿瘤等重疾,即使在大病保险报销一定金额之后,个人自付部分加上康复费用仍需30万元左右,"因病返贫"时有发生。
当会员生病时,网络互助行业的人均互助金大概是多少?买了保险还需要网络互助吗?如何看待互助与保险的关系?
雨乔表示,就e互助而言,近一年中青年(18-50岁)计划的平均互助金额为22万元左右,是目前行业的最高水平。互助与保险都是一份保障,属于风险管理,但是定位不同:社保是基础,普惠制覆盖范围广,商业保险是主流,涵盖寿险、重疾、意外险等,保障类型广,互助是重要补充,保障范围更聚焦,相对费用低廉。
(记者截取自平台官网图)
据了解,互助是保险的雏形、祖先,以提供保障、抵御风险作为根基,都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方式。互助与保险并不冲突,满足人们不同的保障需求,叠加拥有能增加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互助与保险又有明显的区别,保险能解决个性化和复杂性风险,能保多种重疾和轻症,能做多次赔付和身故责任,但互助只能做单一风险管理,有一定局限性,但会更加专注聚焦解决用户最大的痛点。其次,互助与保险的收费模式也不一样,保险是先定价交费,互助是根据均摊费用事后交费。保险是先付费模式,保费经过精算厘定,保费可以固定,可以按月度、季度、年度方式定期交费,购买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交易行为,不存在均摊问题。互助是后付费模式,发生互助事件后,会员间才均摊费用。
我们该如何全面看待网络互助的社会价值?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雨乔认为网络互助不应以盈利为目的,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互助互爱的和谐社会。其次是精准扶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目前,e互助已为超340万人提供抗癌保障,累计受助人数达到3810人,累计受助金额已达6.5亿元。受助会员中,中低收入家庭占比为80%以上,来自三四线以下城市的受助会员占比为60%。
再次,低参与门槛、低成本的网络互助,逐渐成为老百姓在社保医保之外的第三种保障选择。这种"互助共济"的模式不仅可以减缓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不足的问题,相比商业保险又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化解居民因重疾所面临的风险,还能够缓解政府筹资保障的压力,助力提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水平。
网络互助遇到的难题
"网络互助行业发展面临最大难题,就是用户教育。"雨乔说。
雨乔告诉记者,"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市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已加入会员对网络互助模式的不了解。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尝试9元加入,想让门槛低一点,包括规定帮助一个人最多不超过3块钱,这个目的是为了锁定风险。但当时的困难就是,那第四个人生病了怎么办?回顾这五年历程,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是认知障碍。其实这个认知障碍不但是我们的困难,也带来了整个行业发展的问题。"
当问题横亘如山般的存在,怎么解决?
雨乔总结的经验是,首先是保持线上的透明度,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信息披露,公示监督,用户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了解平台的一切,打消对病患的疑虑,参与到运营的流程,清楚自己均摊的费用都帮助了谁。其次是在线下开放探访,增强会员互动,提升会员参与感。以e互助为例,发展至今,与超过2500位受助人与会员面对面,2多万名下志愿者亲身验证,全国超过500场见面会,所有案例披露细节,长期可查,专业公估公司实地调查,走访足迹遍布30个省级行政区域。
监管、规范,让行业可持续发展
网络互助的这个新兴行业,未来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雨乔认为,能否创造社会价值决定了互助平台能否可持续发展。行业的发展存在需要规范的地方,希望纳入监管,指导引领行业的发展。当用户与入局者不断增多时,网络互助的发展亟待规范。网络互助本质要求做好风险管理,而不仅仅是流量引入。流量引入后如何设定规则?如何有效剔除道德逆选择?如何为用户每一分分摊金额负责?如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拿到钱?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靠的正是一套风险管理逻辑。因此,未来网络互助的发展,应侧重于风险管理能力、自身服务能力等"内功"的修炼和建设,而非单纯注重流量增长。
"具体于e互助而言,未来将继续坚持初心,坚持规范,坚持专业,避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迷失、偏离正确道路;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尤其在用户基数很大的情况下,避免用户权益受损和群体性风险发生。实践证明老百姓是需要的,希望行业越做越大,希望通过互助的补充,让因病致贫消失。"
记者关注到,3月5日,《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印发,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改革发展目标。意见首次明确了网络互助在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定位,这意味着以e互助、相互宝等为代表的网络互助类产品迎来政策利好,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正式明确。
相关新闻
热搜榜
01-14
01-14
01-13
01-13
01-13
01-12
01-11
01-10
01-05
12-17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