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朱辉近来颇觉后悔。今年2月份,他本打算购置某品牌锂电电动自行车用于实习期间的通勤,却因价格超出预期没有出手。4月6日,南京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他去销售店再次询价,发现同款电动车已经上涨500元,这对于还是学生的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朱辉又跑了几家店看车,发现不少车型已经涨价。有老板告诉他,许多车型都正酝酿涨价,劝他尽快购买。
电动自行车销售价格今年以来的普涨,也得到了南京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春嵩的确认。他告诉记者,绝大部分南京经销商正在销售的车型都上涨了100到500元不等。据统计,进入3月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的40余款电动自行车宣布涨价。江苏是我国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头号大省,拥有包括雅迪、新日、爱玛、捷安特、速派奇在内的一大批业内头部企业,其电动自行车产量占全国20%左右。江苏电动自行车行业“打喷嚏”,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都会“感冒”。江苏各大企业又将如何应对此次涨价大考?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原材料价格飙升
产品成本“水涨船高”
电动自行车生产成本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多家车企在涨价公告中都称,调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日电动车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自2021年以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年内涨幅达95%,同比涨幅更是超500%;铜铝价格上涨较快,国内铜现货平均价同比上涨16.9%,铝现货平均价同比上涨40.8%。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稀土材料和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成本提升,给整个电动车行业的生产经营都带来极大困难。疫情也使工厂面临停工,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石油等大宗产品的价格上涨,会让大部分的工业原材料价格承压,此外,物流成本是此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名誉理事长陆金龙分析,国内电动自行车出口量近年来大幅增加,原材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疫情、战争等因素给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影响,抬升了物流成本,进而影响到了整车价格。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多品牌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后,许多整车商内部整顿,部分车型存货紧缺,也引起了价格的波动。但陆金龙认为,“3·15”引发的行业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后期应该不会对价格造成更多影响。
此轮涨价中,对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有更多话语权的企业,盈利所受影响相对较小。近期雅迪发布2021年财报,该公司去年收入270亿元,增长39.3%;净利润13.7亿元,增长43%。电池及充电器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24.41%,成为其经营结构的重大亮点。2021年该公司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自制比例不断提升,强化了产品的竞争力。推出的自研TTFAR石墨烯3代电池,性能强劲,深受用户认可,迄今为止销量超过3400万组。
销量后劲不足
行业内卷加剧
虽然疫情后,电动自行车的出行价值得到重新发现,也引发了几波抢购潮,但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今年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情况。
“去年销量其实已经透支了,以前想买的、不想买的基本都已经买了,今年就会显得后劲不足,而一些有特殊出行需求和驾乘体验的消费者,因为市场的进一步规范,购买意愿也被抑制。”王春嵩介绍。
他提及的“特殊出行需求”的消费者在市场中是个隐藏却数量较大的群体,他们对于车的行驶速度有着超出新国标的需求。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使用电驱动功能行驶时,最高车速不超过最高设计车速,即不超过25km/h。此前,多家电动自行车的线下经销商可以通过“解码器”解除车速限制,将实际车速提高到每小时35至40公里,这种做法甚至成为行业“不公开的秘密”。今年央视“3·15”晚会报道了这一违规行为后,各车企和品牌经销商自我整顿,“灰色地带”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
“销量的下降,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对智能化、电池续航等要求的提升,都会让行业进一步加速洗牌。”陆金龙认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拥有品牌、规模、人才、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在行业下行和外部大环境恶化时“抗压”能力更强,而之前更多依靠价格和营销生存的广大中小车企恐迎来更严峻的挑战,一旦无法适应市场调整,就有出局的可能。
龙头企业中对待涨价的态度彰显了硬核实力。新日方面介绍,该公司产品价格近期有小幅变化,但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该公司通过提升生产效率、节约自身内耗、期货交易的方式来对冲了一部分冲击。如今,新日练内功、抓创新、强管理,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来消化部分上涨成本,着力稳定价格。
爱玛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正通过多举措维稳市场价格,价格整体涨幅很小。经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2月,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超过50%。
生产厂家各显神通
行业经营模式求变
对于原材料涨价,相关部门已然出手相助。与四轮车的涨价逻辑一样,两轮电动车涨价的核心因素也是锂电池。多部委于3月16-17日组织召开的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此外,部分地方把淘汰置换超标电动自行车作为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也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商机。
尽管如此,成本的上涨、价格的上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应对此轮涨价潮的过程中,部分公司开始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通过错位竞争、产品升级、开拓新市场等抵消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浙商证券分析师马莉在研报中分析雅迪控股亮眼业绩时认为,雅迪近年来借势“智能化”,在产品和品牌端持续发力,划分系列条线,孵化高端“智能”品牌,取得了成功。此外,欧美对电动两轮车补贴持续加码,印度、东南亚陆续出台禁摩限摩政策和电气化补贴,以及RECP签订削减电动两轮车出口至东南亚的关税,都助推了雅迪海外销售。国内市场提升品牌溢价,国外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双重助力让成本上涨对雅迪盈利水平的冲击最小化。
电动自行车价格的上涨,也让共享电单车这一曾经火爆的商业模式重受关注。近年来,哈啰出行一直探索共享电单车、长租、短租等电动自行车服务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公司江苏区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哈啰在南京市溧水区和六合区共计运营共享电单车3200辆,其中六合1500辆、溧水1700辆,平均每辆共享电单车使用率每天在3次左右。疫情以来,受居家隔离、居家办公等防疫政策影响,出行人群数量减少,共享电单车的使用用户数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出行用户的车辆使用频次在增加,尤其是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受到一定管制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
针对安全充电的管理,也让不少整车厂商看到商机,并投身换电赛道。2019年,哈啰出行、爱玛等相继入局两轮电动车换电业务。去年底,雅迪和大长江集团共同组建爱换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为电动摩托车、电轻摩与电动自行车提供换电服务。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未来1-2年大街小巷的“换电柜”模式也将催生年收入近千亿元的蓝海,而这或将成为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新的发展蓝海。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刘 菁实习生 李纪宇 袁 媛)
相关新闻
热搜榜
04-08
04-08
04-08
04-07
04-07
04-07
04-06
04-06
04-02
04-01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