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高丰村藏着一个乡村发展“秘密”
2022-04-11 13:35:50湖南日报

清明农事忙,万里皆春耕。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3000亩大田里,八九台农机不倦地耕作,农技人员忙着指导种粮大户改善土壤肥力。“已育好2000多亩早稻秧,再过10来天就可以插秧。”谈及春耕进展,村支书谭振端露出一丝亢奋。

今春,高丰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有效流转,农民收益增加。背后,藏着一个湖区小村的乡村振兴“秘密”。

田,可作文章

“农村最大的资产就是田、是地。”谭振端跟记者说,“对于农民、农村,田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

去年,谭振端和徐文洪经常在田埂上走,晨间午后跑了很多户人家,就琢磨一个问题:乡村振兴怎么搞?

徐文洪是岳阳市派驻高丰村工作队队长。去年5月来到高丰村,他连续几晚夜不能寐,从乡村振兴想到产业振兴,从水田想到水塘,直到300亩高标准农田从春到秋的勃勃生机落入眼中,他和谭振端不谋而合。

这300亩高标准农田,是高丰村2020年被选中作为农田改造试点的示范田。自“诞生”之日起,就聚集了村里种粮人的目光。“农村只有山、田、水,我们就要想好,如何在山上、田上、水上做文章。”徐文洪说。

他跟村支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促膝座谈,选择在田上做“文章”:将全村3000亩零碎水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高丰村田地里机器轰鸣,3000多亩小块而分散的农田逐渐连成一片。这些曾经最多以每亩150元流转的农田,正由3位种粮大户联手,以每亩300元承包改造,种植双季稻。

将全村田地流转到村集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小田”变成“大田”,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是高丰村的第一个“秘密”:挖掘最大的资本——土地。

钱,也还是钱

“钱从何处来?”在乡村任何一片土地上,这是一道必答题、棘手题。

全村3000亩田地的改造费用高达600万余元,必须自己找钱!

几番思量,谭振端等人找到乡贤黄吉光,向他介绍土地政策,也替他详详细细算账。

“600万元投进来,至少要保证它不亏!”谭振端和徐文洪慎之又慎。

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动员群众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用每亩5年共750元的代价,将手中的小碎田“换成”高标准农田。改造高标准农田所需的600万元资金,则由黄吉光先期垫付,再由合作社每年返还流转金给他。

“这事办成了,一举两得。”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按照第一年每亩300元、之后4年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计算,预计未来5年能收回700余万元,黄吉光同意以合作社的名义投资改造。

村民也同意。他们不用另外掏钱,只需将未来5年租金作为先期投入。5年后,手中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土地租金都能成为自己的收益,平时自己也能到合作社干活获得劳务收入。村民心里有了底:“这就相当于把土地变成了资金,我们成了股东!”

如此一来,高丰村顺利解决了钱的难题,也解开了第二个“秘密”:撬动社会资本,发动广大群众。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春光明媚,是时候下稻种了。

人,缺一不可

“乡村振兴不是靠嘴巴,一是要有人,二是要有钱!”这是徐文洪的最大感受之一。

4月1日,汨罗举行2022年驻村工作会议,他向大家分享“六赢”局面:粮食产能提升,社会投资有回报,种植大户有效益,农户实现增收,集体经济有收益,生态环境变美了。“更重要的是,村支两委、党员、村民的战斗力、凝聚力都增强了。”徐文洪说。

徐文洪为村里所做的一切,也让他的孩子感到骄傲。“我跟小孩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能够参与脱贫攻坚战役,是爸爸的荣耀;现在我又投入到乡村振兴,孩子说她也感到骄傲。”

如今,高丰村村支两委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抓春耕生产上。他们只有一个心思:把合作社、种粮大户服务好!

谭振端知道,从“敢吃螃蟹”的村支两委、心有向往的驻村工作队,到情系桑梓的乡贤、响应国家号召的种粮大户,再到走街串户宣传、调解的村组党员干部,对土地怀揣朴实情感的村民,以及更多来自市县镇的后盾单位,无不是高丰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力”,也是徐文洪心里的第三个“秘密”:人,缺一不可。

今天的高丰村,育秧大棚反射着阳光,秧苗一天比一天茁壮。对于这片沃土,乡亲们满怀信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亚平通讯员张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田建设 有效流转 春耕进展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株洲已推荐60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相关新闻

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