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长安(高新区):“同城化”打造一体化城市建设空间
2022-09-19 08:40:43杭州日报

海宁长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古镇。

这里曾是南来北往旅客至杭的歇脚的地方。如今,这里更像杭州的一部分——来到海宁长安(高新区)和杭州下沙边界,道路、小区、写字楼连成一片、难分彼此。“同城化”三个字,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去年印发的《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同样将“同城化”作为两地合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协同构建“一带两轴,相向融合”的同城发展格局,打造一体化城市建设空间。先行区启动一年来,长安(高新区)与下沙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体化合作渐入佳境。

民生“与杭同城” 交界区块九成以上居民在杭工作

从位于钱塘区的杭州文海小学凌云校区出来,穿过一条马路就是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创智社区居委会。记者站在小区门口数了数,半个小时内进出的二十辆车中,竟有十七辆挂着浙A牌照。

在交界处,连创智社区在内,一共分布着四个社区和一个工业社区,长安人习惯将其称为“临杭社区”。这些社区平均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人口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以聆涛社区为例,2016年开始筹备居委会,2020年才换届选举,如今已有两万多居民。

“最早这里是钱塘江的围垦地,后来才有了第一个社区港湾社区。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又分成现在的四个社区加一个工业社区,后面可能还要增加到七个社区。”聆涛社区党支部书记祝晨梦告诉记者,绝大多数新增人口都是来自外地的新长安人,其中九成以上在杭州工作,且老龄人口较少,“我们这里去杭州市中心只要半个小时左右。居民工作、娱乐、购物、看病基本都在杭州,反而很少去海宁城区。”

一片人迹稀少的围垦地,短短十来年发展成为数万人集聚的闹市区,这正是都市圈同城化效应带来的奇迹。近年来,长安镇以杭州为标杆,不断提高自身治理水平,弥补民生配套短板,加强民生共享跨区域合作。住房方面,全镇在建和已交付的封闭物业小区达40余个,吸纳新长安人约10万人。教育方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浙江机电学院拥有在校生1.4万余人,实现与杭州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医疗方面,海宁市中心医院由省人民医院托管,通过“医共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新建的高新区卫生院分院已投入使用。购物方面,位于杭海交界处的下沙奥特莱斯销售额居全国前5位,一半以上的客源都来自杭州,二期项目也已投入运营。

发展“同频共振” “钱塘国际新城”推动古镇新生

杭海同城化,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无缝对接,更需要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在距杭州钱江新城东北方向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一座“钱塘国际新城”正在钱塘江北岸拔地而起。

走进正在建设的钱塘云湾中心项目现场,钢材的敲击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这个总投资约6.8 亿元的项目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建筑就可竣工,2024年初整体竣工投用。建成后将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安全、国内智能科技等产业,打造成集商务办公、创新创业、商业配套等为一体的智慧产业发展集聚区。总投资约8亿元的诺德智联中心项目,预计主体工程明年年底结顶,涉及产业园总部大楼、金融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等。

对长安乃至整个海宁来说,钱塘国际新城代表着产业发展“与杭同城”的希望。未来,这片CBD将承接生产制造、现代物流、研发办公、商业配套、居住配套、城市公共配套等六大功能。其中今年将重点打造CBD中心先行区块,并规划了约2500亩创新型产业用地,重点导入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研发等领域创新型业态及相关配套服务项目。

“同城化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要充分发挥临杭优势、承接溢出效应,就要求我们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发展质量,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不输杭州的配套环境。”长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正不断推动自身有机更新,实现由“镇”到“城”的转变。

今年年初,长安镇出台了《长安镇城镇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时间,对三个片区近1800户居民开展征收和安置,进一步推动长安镇区旧城改建,提升城镇整体面貌和人居环境。此外,围绕“大美长安”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加大低散乱企业腾退,并结合“钱塘国际新城”建设,实施高新区河道综合治理、水系重构、腾退企业土壤修复等重大工程。

古老的大运河依然在静静流淌,两岸的风景却早已今非昔比。今年6月,长安镇作为海宁市唯一获奖乡镇,获评嘉兴市优秀环保镇(街道)。如今,这座运河古镇正向着“钱塘国际新城”的目标华丽蝶变,建设名副其实的“杭州第11区”。

(记者 陈立平 张世新 通讯员 程喆曦)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教学资源共享 新型产业用地 配套服务项目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有了专业力量“撑腰” 杭州临平婴幼儿成长驿站更有底气

相关新闻

热搜榜

  •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