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将先期推动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图为美锦能源的氢能重卡车队。本报记者王蕾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煤炭不再作为单一燃料来使用,而是作为原料和材料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煤化工是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材料转变的有效途径。我省将如何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升煤化产品附加值,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6月6日,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省能源局印发的《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
规划总体布局,确定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省煤气化、液化工艺技术有所突破,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基础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煤焦化及副产品深加工形成山西特色优势产业,相当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煤化工产业项目综合效益,推动增品种、提品质、精深加工,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总体布局上,依托我省现有煤化工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及产业基础优势,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和强链补链,加快晋北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太原、吕梁、临汾为核心的焦化化产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以长治、阳泉、朔州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阳泉、长治立足产业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晋中甲醇汽车制造与晋城、吕梁等地甲醇生产企业合作,加快建设全国甲醇汽车运营示范城市;支持太原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和平台优势,打造现代煤化工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指导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我省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初具规模,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范有序,煤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力稳步提高,煤炭与煤化工产业协同联动,转型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煤化工对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目标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建成国内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
推动煤制油气升级示范
我省将加快建设晋北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推动油品供给结构变革,积极争取忻州煤制油、朔州煤制气、大同煤制气等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煤炭深加工规划布局,加快推动项目进程,夯实能源供应基础。 推动煤制油等高端化学品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开发适应山西煤质特性的先进气化技术,优化升级百万吨级大型煤炭间接液化成套技术装备,生产可适用于航空、精密仪器、极端环境等特殊需求的高档润滑油、高密度航空煤油、高能柴油、高纯度正构烷烃、高熔点费托蜡等产品。
推动煤炭向原材料转化
加快培育高端碳材料。以产业化培育为重点,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机构加快提高以煤为原料的高端碳材料技术成熟度,积极与企业合作,推动低成本煤基石墨烯、低成本高性能煤基电容炭、多孔炭等三大新型煤基碳材料专精特新产品应用。在占领特定领域、高端市场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扩展中低端应用领域及民用市场,扩大产业体量,发挥规模效应,打造我省新型高端碳材料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展壮大碳基合成材料。以煤气化、二氧化碳减排等重大技术为牵引,以煤制甲醇、乙二醇、苯胺为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可降解塑料、聚酯、异氰酸酯等新型化工高分子材料。积极推动朔州煤基烯烃新材料项目进程,开展高硫、高灰、高熔点煤大型气流床气化应用,在我省尽快形成乙烯、丙烯等烯烃产能,并积极拓展下游聚乙烯、聚丙烯、EVA、聚醚多元醇、PPC(二氧化碳及聚合物)等碳基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积极推动晋北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等项目建设,推广洁净型煤,加快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 拓展提升新型焦化材料。延伸焦炉煤气、煤焦油、苯等副产物深加工产业链,积极推广煤—焦—化—氢模式,加快发展煤焦炭材料及化工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清徐经济开发区、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孝义经济开发区等焦化相对集中的园区,加快发展高纯氢、合成氨、LNG、己内酰胺、己二酸、苯胺、锦纶纤维、聚甲氧基二甲醚等产品。鼓励焦化优势企业统筹全省煤焦油资源,充分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布局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沥青基球形活性炭、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沥青基碳纤维等高值材料。构建“以化领焦、化材并举”的煤焦化材料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稳妥发展煤基储能材料。按照“技术引领、区域集聚、资源互补、优势集成”的思路,实施负极材料产业培育工程,打造以阳泉、长治为核心的煤基负极材料产业集聚区。支持阳泉、长治依托重点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打造锂电池负极产业发展高地。发挥阳泉优质无烟煤资源优势,打造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推动煤化工材料终端应用
《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甲醇汽车等终端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甲醇产能,合理布局甲醇燃料储运基地,健全甲醇输配体系。积极推动甲醇汽车产业化进程,支持晋中市率先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持续优化提升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产业关键技术,积极研发甲醇重卡和醇电混动轿车等产品,打造产研一体的国际级甲醇汽车生产基地。 有序推进氢燃料汽车商业化示范应用,先期推动氢能重卡示范应用,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氢能公共交通,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发展模式。 推动负极材料与电池协同发展,重点推动动力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助力太原、晋中、长治、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加快阳泉钠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建设,科学布局一批规模化、集中式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
强化煤化工技术创新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加快煤化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联盟、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拓展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支持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加快建设运营。 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煤制高端化学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领域,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化工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开展清洁高效大型煤气化、煤炭分质分级利用、能源化工耦合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着力突破煤化工产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积极承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打造煤化工技术成果转化高地。充分利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等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成果,支持阳泉、晋中、长治、吕梁依托开发区载体打造煤化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承载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研发在太原、示范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
本报记者王龙飞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热搜榜
11-03
10-31
10-21
10-11
09-27
09-22
09-14
09-07
08-26
08-23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