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成立“文史大数据实验室” 从“元乾坤”向元宇宙进发
2022-06-20 08:59:04杭州日报

文化之魂,数字赋能;古籍之本,时代开新。6月18日,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宣告成立,“文史大数据实验室”正式启动——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文化数字化,迎来一个标志性的重要时刻。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线上嘉宾,以及本省专家、社会各界人士80多人出席启动仪式。

据6月19日《浙江日报》报道: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文史大数据实验室,是2022年5月首批入选的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团队成员主要由文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生组成。实验室关联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一个中心是“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两个平台分别是“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和“智慧古籍平台”,依托海量中国文史数据,展开空间分布可视化分析与智慧化古籍数据库建设。

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古籍,从“元乾坤”向“元宇宙”进发,这是时代之变。文化数字化、数字平台化,这两项都要认真做好,否则数字化创新发展可能成空话。让浩瀚的文化数字化,同时引领公众走向辽阔——从历史的辽阔走向未来的辽阔,走向内涵的辽阔、思想的辽阔、人文的辽阔,这是弘扬文化软实力之必须。

此前的6月15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2022年度理事会召开。从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到中办、国办新近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籍”这个关键词高频亮相,从专家学者到社会公众,对古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注与热情持续高涨。

光大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为过去“买单”,为未来付出。浩瀚的古籍文档,不能只珍藏于图书馆、档案馆的高柜里;珍贵的古籍善本,不能只停留在收藏家、研究员的手头上。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最佳的路径就是实现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和平台化。这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内容与形态两个方面都深刻改变了人文历史的研究与推广范式。

文化数字化,是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的绝佳结合,是让古籍从“活下来”转变为“活起来”。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孜孜矻矻、扎扎实实地致力于古籍文献数据化、可视化和智慧化的拓展;其领衔的浙大“明代文学智慧大数据及平台建设”,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枝独秀。

智慧古籍平台,集浏览、查询、研究、欣赏于一体,熔审美阅读、知识学习、场景体验于一炉;从根本上改变“数据基础在中国,数据库却在国外”的形态,向世界敞开一个东方文明的窗口;突破学术壁垒,激活学者研究,创新研究范式,转化研究成果;为读者扫除古代文献阅读障碍,推动古籍从象牙塔走向社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沉浸式共阅共享的文化资源,从而切实而高效地弘扬传统文化。

大数据,大智慧。文化数字化,连接历史,共生当下,拓展未来。在一个以多变为常态的不确定的时代,面对浩瀚的文化、面向辽阔的未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大趋势,那就是数字化。知识图谱,智慧呈现,赋能迭代,久久为功,从而使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数字人文、人文数字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徐迅雷)

关键词: 社会科学实验室 智慧古籍平台 数字化创新发展 保护研究利用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深圳龙华区首轮5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已申请完毕

相关新闻

热搜榜

  •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