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谋划“十四五”规划、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环境新形势,我省要确保实现“十三五”教育规划目标,必须以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有效克服困难挑战,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韧劲推进和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改革,加快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01
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完善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把重大教育改革和重大教育政策纳入领导小组审议决策范畴。以加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为主线,切实强化教育系统政治建设。推动理顺高校党建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全面实施高校党建“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总结推广学科(专业)、支部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在每个设区市确定1个县(市、区)全域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创新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举办学校党建工作的办法。开展中小学党建品牌选树宣传活动,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做好部分高校党政同步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压实“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主体责任,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递到“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推动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巡察制度。
02
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里。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倡导和落实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落小落细落实,让家国情怀转化为日常经常。办好高校思政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棱有角、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总结推广高校“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并向中小学校延伸。在职业院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待遇,发挥好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并支持教师用好惩戒权,严格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教材管理和建设,完善大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逐步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浙江“三地”资源和文化资源纳入德育内容。开发建设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管理平台。创新机制,统筹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创造条件。积极参与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探索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常态化体育美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美育质量。确保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年度目标任务。
03
进一步提高省域教育统筹水平
着眼省域教育现代化和省域治理现代化,研究编制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解决省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结合产业布局和人口发展预测,研究制订全省高校优化布局建设指导意见。落实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争取全省95%的县(市、区)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5%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强化教育督导,完善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和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和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精准帮扶”工作。坚持支持与规范并重,优化公民办教育结构,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面纠正违背教育公平、破坏教育生态、加剧教育焦虑的政策和行为。落实民办教育支持政策,对办学规范、特色明显、质量优秀、社会公认的民办学校要表扬激励。建设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价“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监测、发布各地教育发展状况,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推进“教育+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化“最多跑一次”,推广“最多跑一地”,确保公民入学入园“一件事”落实到位。出台并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完善方案,着力强化高校招生端的牵引作用,促进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业的“全链条”有机链接。推进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创新思维的考查,让招生考试发挥更加科学的选才育才导向功能。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求,建立非接触式智能化新型教育监管执法模式。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举办“丝路学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协作发展和合作交流。组织高校深入开展“三服务三助推”活动,通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助推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加快高水平高校建设。引导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汇聚各类教育资源,协同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政策研究智库,加强对宏观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规划等的研究。
04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观,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切实落实中小学各项“减负”措施。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研究制定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确保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质量,积极培育、推广“轻负高质”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运用5G技术逐步实现城乡中小学互联网结对帮扶全覆盖。统筹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实现学校共同体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教学、协同发展。实施“初中崛起”工程,加快提升公办初中办学质量。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继续严格控制各类面向中小学校的“进校园”和检查验收、评比达标活动。实施小学课后服务提升计划,丰富课后活动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开展高中学校分类办学改革试点,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中考改革,加快落实示范高中6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的要求。推动全面建立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制度并逐步提高经费标准。
05
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
实施一流学科“登峰计划”,在继续加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基础上,遴选10个左右的学科加大建设支持力度,集中投放资源,汇聚高端人才,争取冲刺国家“双一流”或A类学科。利用好省市共建机制集中建设若干优势学科。实施高水平大学“拓展计划”,争取新增2—3所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机构)落户我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支持西湖大学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北航中法航空大学建设工作,加快部分省重点建设高校新校区建设步伐。深化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努力用改革的思路、以新的办学机制加快独立学院转设,激发其办学活力,实现独立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支持高校积极争取国家级科创平台,支持高水平大学与我省共建研究院,全力以赴做好新一批博士、硕士学位点增列工作,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导高校全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深入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06
加快升级职业教育体系
要秉持并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科学定位,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落实为浙江方案、浙江行动,并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研究部署。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推进中高职衔接、中职本科一体化培养、高职本科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改革等试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争取到2025年培育认定1000名高水平“浙派工匠”,培育选拔1万名左右“浙派工匠”后备人才。扶持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加快建设、提升水平,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启动省级职业院校“双高计划”,遴选建设10所左右省级“双高”院校和15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开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行“1+X”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接续完成国家下达的高职扩招任务。全面提升中职教育“三名工程”实施质量。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组织和动员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形成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同时组织高水平大学积极承担高技能人才的进修培训。探索建设浙派艺匠学院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传人。办好中德合作“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引入德国企业全链条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07
促进“老少教育”加快发展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其中包含了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也包含了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教育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职责,把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服务工作做好。努力创造条件协同卫健部门扶持发展0-3岁托幼事业。继续推动学前教育上水平上台阶,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计划,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推广并深化“安吉游戏”,积极探索城镇幼儿游戏教学新模式,打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浙江幼儿教育新样板。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既创造“老有所学”的机会,又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健全以广播电视大学和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老年开放大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推动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开放共享,鼓励高等学校通过独资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老年大学或老年学院(学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或参与举办老年教育。
08
锻造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必须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优先位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教师教育“攀登计划”,重点打造2-3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师范专业和教师培训机构,建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教师教育基地。开展六年制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深化师范专业招生方式改革,更加精准地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报读师范专业,同时积极拓展教师来源渠道。继续实施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高校海外英才集聚计划。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落实乡村教师支持和优待政策,推广“银龄讲学支教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支教。推动建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评选首批浙江省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充分发挥 “县管校聘”管理模式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教师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督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与公务员“同步同时同幅度”提高的要求。下大力气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广大教师静心治学、潜心育人。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把“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 “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落实到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进一步细化教师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中对教师思想政治、师德方面的考核要求。制订出台“严管”教师的政策措施,建立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制度,不断纯洁教师队伍。
09
积极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改扩建150所农村普惠性幼儿园。二是建设10个“互联网+教育”实验区。三是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乡村小学(1037所)和初中(282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四是实施健康学校工程,全省新增500所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五是建设100个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六是扩大之江汇教育广场应用,建设新型教学空间1000个,开设网络同步课程500门,新增共享微课资源1000个。七是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支持200名优秀退休教师到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支教。八是新建老年大学(学堂)100所(个),新增老年学位50万个。九是面向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次。十是选派50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和250名高校教师出国(境)研修学习,资助1000名高校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相关新闻
热搜榜
12-17
06-17
06-12
06-11
06-10
06-08
06-05
06-01
06-01
05-31
财经
更多>